第八十一章 接應
關燈
小
中
大
從蒙武這個角度看去,威立於城陽城西門甕城上的荊弩就像是一個丈八巨人,放置卷曲牛筋的兩個方框是巨人的胸膛,連著方框的弩臂是巨人的手臂,下面的支架是巨人的大腿,而長達兩丈的滑槽因為角度的關系,看上去並不起眼,只可看見黑漆漆的射口。
士卒拖曳絲繩的當口,弩兵並未停歇,他們的企圖是射殺兩百步外旌旗下的秦人主將,所以落點一箭比一箭更靠近蒙武所在的中軍。可惜的是,此時用的連弩箭矢而非專用的臨車矢,連弩箭矢非特制的標準箭矢,每一箭落地反饋的射擊參數都不同。
不過主將陳丐的目的算是達到了,荊弩每射出一箭,城上城下的楚軍都會高呼‘萬歲’。這個時代,‘萬歲’非宋朝開始的君王獨享,而是慶賀歡呼之語,君王庶民皆可呼喊。楚軍見到秦人軍陣先是大駭,再見友軍屍首又是大哀,沒想到己方連弩可在十餘萬秦人眼前掠俘而歸,這才忘卻恐懼、哀傷,變得激昂憤怒。
滿城皆呼萬歲,卒民皆讚連弩,城內看不到荊弩的人,居然冒著危險爬上城內最高的樓房,想一睹弩兵大勝秦人的風采。城內最高的樓房不過兩層,他們當然看不到不斷發出雷鳴的荊弩,也看不到已有些雜亂的秦人軍陣,能看到的只是帶著猙獰面具的巫覡在西城樓上狂舞,拖上來的秦人被殘忍的梟首,他們還未凝固的血液接到一個盂內,開始行釁鼓之祭。
“我求神兮降自陽,
陽魂升兮登幽篁
見君蒿兮感淒愴
瑯璈振兮照宗房……”
巫女求神的歌聲中,全城士卒將率心懷虔誠、全部跪倒,只待男覡以心沾血,塗抹完城樓上的所有建鼓,儀式才宣告結束。大軍之鼓有別與宮廷之鼓,軍鼓乃建鼓,建鼓是一個紡錘狀的鼓被一根丈高的木棍豎串著,立於銅坐之上,鼓本就是紅色,塗上人血顏色更紅。釁鼓完畢,鼓人大力擊之,鼓聲中全城軍民再次連呼萬歲。
“將軍,荊人之弩射逾三百步。”楚軍釁鼓時,一支連弩箭矢被馮劫送到了蒙武面前,這是射的最遠的一支,剛從秦卒身上拔出來的,上面還帶著濃濃血腥。
“鳴金撤軍。”蒙武並未仔細打量這支箭矢,但之前他已經看到了城上所射箭矢的落點。
“撤軍?!”馮劫大驚,列陣示威之後,接下來不管如何都要攻城,沒想主將的命令是撤軍。
“荊人士氣正盛,今日確不宜攻城。”司空馬出聲附和蒙武。他是護軍,他同意的命令諸將不敢反對,不然,輕則日後遭到彈劾,重則被只受命於司空馬的護軍士卒當場格殺。
“鳴金撤軍!”軍令飛快的傳了出去,鉦聲立刻響徹城上城下,秦人軍陣瞬變,開始緩慢有序的撤回西面十裏外的大營。
“秦人撤了!秦人撤了……”歡呼聲再次從城陽城頭響起。就在剛剛,大家都以為今日必有一番血戰,沒想到秦軍光列個陣就撤回去了,劫後餘生的感覺讓人無比興奮。
“今日總算過去了。”陳丐腿一軟,很是無禮的箕坐於席子上,他衣裳都濕透了,可能是出汗出得太多,現在只感覺全身無力。
“將軍,當速賞有功之人,以明軍紀。”陳不可也大松了口氣。“今日之勝亦當速報至大王,若淮水水路通暢,求大王再送些荊弩來。”
“善。”陳丐深以為然。荊弩射逾三百步,這意味著日後秦人立陣當在三百步外。攻城的臨車、沖車、運車全要從三百步外靠人力推過來。若是城陽城頭有一百具荊弩,秦人攻城定深受其阻。“將今日之勝速速用飛訊報於大王、大司馬,再請些荊弩來。”
荊弩的威力見過的人就沒有不說好的,也沒有那個將領不想多要些荊弩隨軍。然而荊弩不比水車,水車是只要有木頭,想生產多少便可以生產多少,荊弩不同,制約荊弩產量的是牛筋。牛筋不是說有就有的,雖然幾個月前在熊荊的建議下牛筋已被列為戰略物資,並想辦法從各國購入,但三晉、秦、齊等國多用牛耕,非祭祀不殺牛,牛筋不多且自己也要用,所獲不大。
看過城陽城的訊報,大司馬淖狡並未什麽喜色反而有些動怒——荊弩的命中率和射程他早已有數,秦人初遇荊弩,自然猝不及防,沒什麽了不起的,他只是有點遷怒於陳丐為何沒有趁秦人不備,用荊弩將秦人主將射殺,那才是真正的勝利,而不是什麽釁鼓。
“項燕如何了,可有訊報?”淖狡看向自己的耳目,有些擔心項燕。
“稟大司馬,並無項將軍之訊報。”耳目是淖狡本宗侄子淖齒,他負責收集整理訊報。“想來……想來項將軍已至稷邑。”
“是。稷邑。”項燕雖然未明言作戰目的,但他西出謝邑,若不是伏擊秦人,那目標便是稷邑了。稷邑的重要性淖狡清楚,而說到稷邑,他自然而然又想起了稷邑西面的覆邑。
淮水真正的源頭是覆邑(今桐柏縣淮源鎮),水從大覆山下流下,於稷邑小盆地上蜿蜒曲折、融匯十多條河流後才逐漸壯大。南陽、淮上為楚國所有時,楚人每年都會祭祀淮水水神、大覆山山神。天下為秦國一統後,秦人改建淮祠,也祭祀水神、山神。西漢時,這裏封過覆陽侯國,後代又設覆陽縣治,宋代才將縣治由覆邑移至今址(桐柏縣)。
覆邑雖小,可它扼守稷邑盆地通往南陽盆地的唯一一條山道。如果項燕能攻下稷邑,占領覆邑,那等於是掐斷了秦軍一條糧道,秦人只能從比陽——馬谷運糧至城陽城下。這條路不但遠,更不如稷邑這邊道路好走。只是,一旦南陽郡的秦軍東進、或者城陽城下的秦軍回援,項燕所部就要被圍死在稷邑盆地中。
“傳令給唐縣縣尹、縣司馬,要他們速派人至大覆山之北找尋項燕部,情況危急時務必將項燕所部平安接入唐縣。”預估到項燕唯一一條退路的淖狡命令道。項燕雖是令尹的人,可他從未想過國戰時假秦人之手除掉項燕,反而要為他準備後路。
“唯。我這就去傳令。”淖齒起身又停住,問道:“讓唐縣接領項將軍入境,唐公他……”
楚國的縣相當於封君的封邑,獨立性很強。大別山西側的唐、隨兩縣被楚國滅國前本是鎮守隨棗通道的姬姓諸侯國,秦人占領江漢平原後,兩縣的態度隨之變得很微妙。一舉一動很關心秦人的反應,生怕自己不下心得罪了秦人,然後被秦人吞並。現在讓他們於大覆山之南接應項燕,這種得罪親秦人的事情淖齒很擔心他們會找借口推諉。
“不慌。”淖狡胸有成竹,“你令上明言告之:若不接應項燕,我定請大王將唐縣割於秦國!”
“唯。”淖齒半信半疑的看向叔父,而後便笑了。
城陽至郢都的飛訊線路並非連通城陽一城,城陽極為重要外,大別山低矮處的冥厄三關也是防務之重。戰前飛訊便建至冥厄三關,並一直往隨、唐兩縣延伸,到今天即便沒有延至最遠的唐縣,也離之不遠了。淖狡下達的軍令由快馬奔了兩個飛訊站、即六十裏的距離,便傳到唐縣縣尹唐公手裏。
“豈有此理,簡直是豈有此理!”看完軍令的最後一句,唐公勃然大怒,“這楚國難道是淖家的,想割那座城邑就割那座城邑,想割給誰就割給誰,本公定要上奏大王,請大王罪之……”
唐國的滅亡與吳師入郢有關,正是蔡、唐這些小國給吳國提供糧秣和向導,三萬吳軍才能順利突破冥厄三關,於大別山西側柏舉大敗楚軍。事後,唐國被滅,國君貴族遷出唐國,唐國遂成了楚國的縣,任鬥尚為第一任縣尹。和楚國其他縣一樣,縣尹多有世襲,特別像唐縣這樣小的、不重要的縣更是世襲的多,所以一直到今日,唐縣都有鬥氏執掌。
楚莊王時若敖氏叛亂滅族,鬥氏卻未絕嗣,鬥克黃一系免於牽連。楚昭王覆郢後念及鬥氏先祖功績,又恰逢收攏人心之時,這才讓鬥尚做了唐縣縣尹。直到楚國滅國,秦人將楚國貴族全數西遷,鬥氏才改氏為班,東漢班固便是鬥氏後人。
唐縣縣尹鬥於雉雖不知楚國滅國後鬥氏的境況,但他很清楚唐縣割於秦國後自己族人的下場。楚國再怎麽不好他也是縣公,族人也還是貴族,到了秦國一個不好被人陷害,子孫都要族誅——當年西地那些未遷走的楚國公族在秦人治下遭遇如何,他一清二楚。
“子常以為如何?”鬥於雉罵完,氣雖未全消,可也不得不執行淖狡的軍令。
縣司馬也氏鬥,字常。作為一個武將,他並不像鬥於雉這般在乎秦人的反應。“我以為項燕既然深入稷邑,必西至覆邑阻截秦人糧草輸運。若退,只能攀大覆山南至我縣。我縣當盡早尋其接應為妥。”
“秦人伐我如何?”鬥於雉長籲口氣,生怕唐縣就這麽沒了。
“縣公,若秦人本就想伐我,如何?”鬥常回道,讓鬥於雉無言以答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士卒拖曳絲繩的當口,弩兵並未停歇,他們的企圖是射殺兩百步外旌旗下的秦人主將,所以落點一箭比一箭更靠近蒙武所在的中軍。可惜的是,此時用的連弩箭矢而非專用的臨車矢,連弩箭矢非特制的標準箭矢,每一箭落地反饋的射擊參數都不同。
不過主將陳丐的目的算是達到了,荊弩每射出一箭,城上城下的楚軍都會高呼‘萬歲’。這個時代,‘萬歲’非宋朝開始的君王獨享,而是慶賀歡呼之語,君王庶民皆可呼喊。楚軍見到秦人軍陣先是大駭,再見友軍屍首又是大哀,沒想到己方連弩可在十餘萬秦人眼前掠俘而歸,這才忘卻恐懼、哀傷,變得激昂憤怒。
滿城皆呼萬歲,卒民皆讚連弩,城內看不到荊弩的人,居然冒著危險爬上城內最高的樓房,想一睹弩兵大勝秦人的風采。城內最高的樓房不過兩層,他們當然看不到不斷發出雷鳴的荊弩,也看不到已有些雜亂的秦人軍陣,能看到的只是帶著猙獰面具的巫覡在西城樓上狂舞,拖上來的秦人被殘忍的梟首,他們還未凝固的血液接到一個盂內,開始行釁鼓之祭。
“我求神兮降自陽,
陽魂升兮登幽篁
見君蒿兮感淒愴
瑯璈振兮照宗房……”
巫女求神的歌聲中,全城士卒將率心懷虔誠、全部跪倒,只待男覡以心沾血,塗抹完城樓上的所有建鼓,儀式才宣告結束。大軍之鼓有別與宮廷之鼓,軍鼓乃建鼓,建鼓是一個紡錘狀的鼓被一根丈高的木棍豎串著,立於銅坐之上,鼓本就是紅色,塗上人血顏色更紅。釁鼓完畢,鼓人大力擊之,鼓聲中全城軍民再次連呼萬歲。
“將軍,荊人之弩射逾三百步。”楚軍釁鼓時,一支連弩箭矢被馮劫送到了蒙武面前,這是射的最遠的一支,剛從秦卒身上拔出來的,上面還帶著濃濃血腥。
“鳴金撤軍。”蒙武並未仔細打量這支箭矢,但之前他已經看到了城上所射箭矢的落點。
“撤軍?!”馮劫大驚,列陣示威之後,接下來不管如何都要攻城,沒想主將的命令是撤軍。
“荊人士氣正盛,今日確不宜攻城。”司空馬出聲附和蒙武。他是護軍,他同意的命令諸將不敢反對,不然,輕則日後遭到彈劾,重則被只受命於司空馬的護軍士卒當場格殺。
“鳴金撤軍!”軍令飛快的傳了出去,鉦聲立刻響徹城上城下,秦人軍陣瞬變,開始緩慢有序的撤回西面十裏外的大營。
“秦人撤了!秦人撤了……”歡呼聲再次從城陽城頭響起。就在剛剛,大家都以為今日必有一番血戰,沒想到秦軍光列個陣就撤回去了,劫後餘生的感覺讓人無比興奮。
“今日總算過去了。”陳丐腿一軟,很是無禮的箕坐於席子上,他衣裳都濕透了,可能是出汗出得太多,現在只感覺全身無力。
“將軍,當速賞有功之人,以明軍紀。”陳不可也大松了口氣。“今日之勝亦當速報至大王,若淮水水路通暢,求大王再送些荊弩來。”
“善。”陳丐深以為然。荊弩射逾三百步,這意味著日後秦人立陣當在三百步外。攻城的臨車、沖車、運車全要從三百步外靠人力推過來。若是城陽城頭有一百具荊弩,秦人攻城定深受其阻。“將今日之勝速速用飛訊報於大王、大司馬,再請些荊弩來。”
荊弩的威力見過的人就沒有不說好的,也沒有那個將領不想多要些荊弩隨軍。然而荊弩不比水車,水車是只要有木頭,想生產多少便可以生產多少,荊弩不同,制約荊弩產量的是牛筋。牛筋不是說有就有的,雖然幾個月前在熊荊的建議下牛筋已被列為戰略物資,並想辦法從各國購入,但三晉、秦、齊等國多用牛耕,非祭祀不殺牛,牛筋不多且自己也要用,所獲不大。
看過城陽城的訊報,大司馬淖狡並未什麽喜色反而有些動怒——荊弩的命中率和射程他早已有數,秦人初遇荊弩,自然猝不及防,沒什麽了不起的,他只是有點遷怒於陳丐為何沒有趁秦人不備,用荊弩將秦人主將射殺,那才是真正的勝利,而不是什麽釁鼓。
“項燕如何了,可有訊報?”淖狡看向自己的耳目,有些擔心項燕。
“稟大司馬,並無項將軍之訊報。”耳目是淖狡本宗侄子淖齒,他負責收集整理訊報。“想來……想來項將軍已至稷邑。”
“是。稷邑。”項燕雖然未明言作戰目的,但他西出謝邑,若不是伏擊秦人,那目標便是稷邑了。稷邑的重要性淖狡清楚,而說到稷邑,他自然而然又想起了稷邑西面的覆邑。
淮水真正的源頭是覆邑(今桐柏縣淮源鎮),水從大覆山下流下,於稷邑小盆地上蜿蜒曲折、融匯十多條河流後才逐漸壯大。南陽、淮上為楚國所有時,楚人每年都會祭祀淮水水神、大覆山山神。天下為秦國一統後,秦人改建淮祠,也祭祀水神、山神。西漢時,這裏封過覆陽侯國,後代又設覆陽縣治,宋代才將縣治由覆邑移至今址(桐柏縣)。
覆邑雖小,可它扼守稷邑盆地通往南陽盆地的唯一一條山道。如果項燕能攻下稷邑,占領覆邑,那等於是掐斷了秦軍一條糧道,秦人只能從比陽——馬谷運糧至城陽城下。這條路不但遠,更不如稷邑這邊道路好走。只是,一旦南陽郡的秦軍東進、或者城陽城下的秦軍回援,項燕所部就要被圍死在稷邑盆地中。
“傳令給唐縣縣尹、縣司馬,要他們速派人至大覆山之北找尋項燕部,情況危急時務必將項燕所部平安接入唐縣。”預估到項燕唯一一條退路的淖狡命令道。項燕雖是令尹的人,可他從未想過國戰時假秦人之手除掉項燕,反而要為他準備後路。
“唯。我這就去傳令。”淖齒起身又停住,問道:“讓唐縣接領項將軍入境,唐公他……”
楚國的縣相當於封君的封邑,獨立性很強。大別山西側的唐、隨兩縣被楚國滅國前本是鎮守隨棗通道的姬姓諸侯國,秦人占領江漢平原後,兩縣的態度隨之變得很微妙。一舉一動很關心秦人的反應,生怕自己不下心得罪了秦人,然後被秦人吞並。現在讓他們於大覆山之南接應項燕,這種得罪親秦人的事情淖齒很擔心他們會找借口推諉。
“不慌。”淖狡胸有成竹,“你令上明言告之:若不接應項燕,我定請大王將唐縣割於秦國!”
“唯。”淖齒半信半疑的看向叔父,而後便笑了。
城陽至郢都的飛訊線路並非連通城陽一城,城陽極為重要外,大別山低矮處的冥厄三關也是防務之重。戰前飛訊便建至冥厄三關,並一直往隨、唐兩縣延伸,到今天即便沒有延至最遠的唐縣,也離之不遠了。淖狡下達的軍令由快馬奔了兩個飛訊站、即六十裏的距離,便傳到唐縣縣尹唐公手裏。
“豈有此理,簡直是豈有此理!”看完軍令的最後一句,唐公勃然大怒,“這楚國難道是淖家的,想割那座城邑就割那座城邑,想割給誰就割給誰,本公定要上奏大王,請大王罪之……”
唐國的滅亡與吳師入郢有關,正是蔡、唐這些小國給吳國提供糧秣和向導,三萬吳軍才能順利突破冥厄三關,於大別山西側柏舉大敗楚軍。事後,唐國被滅,國君貴族遷出唐國,唐國遂成了楚國的縣,任鬥尚為第一任縣尹。和楚國其他縣一樣,縣尹多有世襲,特別像唐縣這樣小的、不重要的縣更是世襲的多,所以一直到今日,唐縣都有鬥氏執掌。
楚莊王時若敖氏叛亂滅族,鬥氏卻未絕嗣,鬥克黃一系免於牽連。楚昭王覆郢後念及鬥氏先祖功績,又恰逢收攏人心之時,這才讓鬥尚做了唐縣縣尹。直到楚國滅國,秦人將楚國貴族全數西遷,鬥氏才改氏為班,東漢班固便是鬥氏後人。
唐縣縣尹鬥於雉雖不知楚國滅國後鬥氏的境況,但他很清楚唐縣割於秦國後自己族人的下場。楚國再怎麽不好他也是縣公,族人也還是貴族,到了秦國一個不好被人陷害,子孫都要族誅——當年西地那些未遷走的楚國公族在秦人治下遭遇如何,他一清二楚。
“子常以為如何?”鬥於雉罵完,氣雖未全消,可也不得不執行淖狡的軍令。
縣司馬也氏鬥,字常。作為一個武將,他並不像鬥於雉這般在乎秦人的反應。“我以為項燕既然深入稷邑,必西至覆邑阻截秦人糧草輸運。若退,只能攀大覆山南至我縣。我縣當盡早尋其接應為妥。”
“秦人伐我如何?”鬥於雉長籲口氣,生怕唐縣就這麽沒了。
“縣公,若秦人本就想伐我,如何?”鬥常回道,讓鬥於雉無言以答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